×

一线声音

首页 > 党建工作 > 一线声音 > 正文

从实验室创新到生产线赋能,交大青年这样参与产教融合

日期:2024年09月01日        点击量:

如何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如何促进校地企深度合作,打破传统松散合作模式,实现更加紧密和高效的合作?近日,来自西安交通大学不同专业年级的17名同学组建“榆梦先锋”社会实践团队深入榆林,围绕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有效转化路径展开调研,通过走访实验室、企业,深入交流,搜集问题,总结经验,并依托自研AI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为校地企深度合作注入新动力。

“当前,校地企合作为我们带来诸多创新发展机遇,三方协同发力,可以将我们的理论研究转化为面向国家战略的关键技术。”榆林科创新城零碳分布式智慧能源中心执行负责人徐占伯教授在谈及校企合作优势时如是说。

在西安交通大学化学学院实验室,实践团队成员采访到化学学院副院长张彦峰教授。张彦峰指出,尽管校地企合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面临校企诉求差异、技术成果转化不畅、组织模式差异以及空间错位等难题和挑战,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至关重要。

实践团队在学校各部门支持下,先后走访了榆林科创新城零碳分布式智慧能源中心、府谷泰达煤化有限公司、陕北富油煤地下原位热解开采试验基地等多个企业和基地,通过深度调研,探索产教融合、校地企合作的有效路径。团队成员们不仅认真学习,还积极提问,深切体会科技在提升生产质量、效率及企业收益中的巨大作用。

团队还先后参访榆能集团研究院、陕西氢能发展有限公司等与学校合作的企业,进一步了解企业需求和技术瓶颈。通过与企业领导、工程师的交流,成员们对榆林作为能源示范城市的转型需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意识到储能应用示范和新型清洁能源研发的重要性,同时针对现存合作不利问题进行交流。

“调研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学校、企业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强大合力与协同机制。”团队队长许青睐分享道,“校方科研人员深入企业指导,确保科研成果与实际应用的无缝对接;企业提供资金、物理空间、生产线经验支持;政府则通过政策引导、资金倾斜为项目保驾护航。这种三方共建模式促进了产学研的深度融合。”

“为适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求,学校正在深入推进教研一体、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联合攻关。这些关系到学校的高质量发展,与我们学生的成长发展密切相关。组织本次实践旨在让学生直接与学校、企业、政府对话,发现和提出问题,探索解决方案,形成问题意识和系统性思维,以及科技创新人才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实践团队指导老师机关与直属单位团委副书记周雯认为。

如何用科技赋能校地企合作?如何把所学所用应用于实际?在榆林大地上,实践团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团队通过深化对产学研深度融合及榆林能源领域的探索,归纳总结有效经验,研发“亿小知”AI驱动产教融合需求匹配平台,并在与榆林青年企业家协会的座谈会上进行展示。青企协会长王二虎表示该程序为校企合作搭建更坚实的桥梁,为科技创新注入强劲动力,从而有力助推西安交通大学同榆林政府、企业深度合作。这也进一步坚定了团队成员们继续发掘校地企合作关键因素的决心。


来源:交大新闻网        作者: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