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聚交

首页 > 学习聚交 > 正文

【学习聚“交”】卢秉恒: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动一流学科建设

日期:2017年10月09日        点击量:


【开栏语】
西安交大入选国家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全校师生为之振奋,备受鼓舞。在学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关头,在创新港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需要拼搏的声音,需要睿智的思想。即日起,西安交大新闻网开设“双一流与创新港”专栏,刊登专家学者关于“双一流”建设和创新港内涵建设的文章,分享他们对一流大学学科格局、一流学科建设路径、一流学术成果贡献、一流育人体系建设、一流大学创新形态等方面的思考与举措。凝心聚力、鼓舞士气,激励全校师生为学校改革发展事业奋力拼搏。

 

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动一流学科建设

 卢秉恒

 

国家实施高校“双一流”建设,为中国大学走向世界一流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实施路径,翻开了大学建设发展的崭新篇章。国家计划需要以各个高校不断地建设来推进和落实。近日,“双一流”建设名单出炉,我校入选国家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名单,全体交大人倍感振奋。我认为,一所大学要想成为世界一流大学,首先要有一流的学科作支撑。西安交通大学如何抓住“双一流”建设机遇,发挥好传统学科优势,早日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结合我所在的机械工程学科,我想说说我的思考。

第一,一流学科建设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真正为国家工程建设发展发挥作用,贡献力量。2015年5月8日,《中国制造2025》正式发布,描绘了我国制造强国建设的宏伟蓝图。中国要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机械工程学科必然要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中国用了30年的时间,从制造弱国走向制造大国,这个过程中依靠的是人力、资源及政策的优势。而要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我们要依靠的则是“创新驱动”。《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的“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其中的“创新驱动”和“人才为本”,我认为与学科建设密切相关。创新驱动,要求学科建设要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人才为本,要求大学承担起责任使命,培养优秀人才。从这个角度来说,现在机械工程学科发展既有机遇,又有责任,我相信我们的学科一定能发展好。

既然有着这样的责任和使命,西安交大机械工程学科在建设发展中应如何推进落实?在创新港的规划布局中要注意什么?过去我校机械工程学科发展得还不错,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由于受到学科评估指标的影响,近年来我们在学科建设中偏重于“查小分”,即过于关注眼前的局部利益,比如每个人每年发表了多少篇文章,拿了多少个项目,却没有树立远大的目标,没有真正考虑过,我们到底有哪些重大的创新成果,真正为国家工程建设发展发挥了什么作用。而要建设世界一流学科,要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首先应该转变思想观念,将学校的发展、学科的建设与国家建设发展结合起来,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真正为国家工程建设发展提供助力。

第二,聚合力量组织科研大平台,将研究成果真正应用到工程实践中。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是西安交大“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依托平台,为学科建设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物质条件。在创新港的学科建设布局中,我认为要充分考虑国家战略、学科发展、技术转化、企业需求等各个要素,充分发挥各要素的积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争取更多的大项目,与企业强强联合,将科研成果快速转移到实际应用中。以装备制造为例,过去由于空间、经费等条件限制,我们装备制造的实验室分布在曲江、阎良、渭南等不同的地方,因为太过分散,各个实验室不仅没能形成聚合之力,甚至连自身的作用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让资源白白浪费。因此在创新港学科规划中,我们一定要充分考虑,合理布局,形成合力,发挥力量。同时,还要深入思考产业化的要求,在前期布局中预留出与企业合作的空间。

空间有了是不是就能建好学科了?当然不是,观念还要革新。做工程制造的一定要记住一点,就是要在工程实践中发现课题,研究成果要能在工程实践中发挥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要与企业密切合作。德国弗朗霍夫研究院就是与企业密切合作的典范。弗朗霍夫研究院建在学校旁边,师生随时可以到工厂中做实验。研究院的领导者都是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大学教授,几个人带领四五百人的队伍做研究,效果非常好,德国工业上的很多革新技术都是由弗朗霍夫研究院供给的。我认为创新港在布局建设中可以借鉴这个思路。而要想做到这一点,我们的观念首先应该转变,体制机制应该革新,要积极从企业中引进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学术带头人。但以往学校的考核体制有诸多限制,无法吸引留住相关人才。所以应该结合实际,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考核标准,从而吸引在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人才到学校任教。

第三,一流的学科建设要有一流的育人体系作支撑。我认为,未来社会一半以上的创新,将由创客和极客完成。当今社会的创新多数是有组织的创新,要真正建设成创新型社会,就要在全社会形成自发创新的氛围,充满创新的活力。未来中国社会经济建设发展,需要一大批创客。这需要大学发挥作用,建设一流的育人体系,为创客的培养和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记得之前我参观了大疆科技董事长李泽湘教授创办的深圳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吃过晚饭到实验室,发现实验室里都是学生,大家忙忙碌碌,做实验、搞设计,饿了就吃口面包、三明治。到底是什么这么吸引他们如此投入?是兴趣。他们以兴趣为驱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培养模式。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生不愿意上课?那是因为我们目前的教学方式都是“填鸭式”的,已经不符合当今时代发展的需求了。在互联网时代,我们的课堂应该是互动式的,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引导者,要尊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思考,带领学生探索。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就完成了“一个创意产品”的设计、制造,写出了商业计划书,和投资机构成功进行了对接,他们还会愁找工作的问题吗?因此在一流大学建设中,我们要给学生提供创新环境,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世界一流大学培养出的人才,当面对不确定的社会时,应该是不惧怕、不胆怯,能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才是我们大学建设的最终目的。

 

【作者简介】

卢秉恒,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制造与自动化领域专家。主要研究领域:增材制造、微纳制造、生物制造、高速切削机床等先进制造技术。他在国内倡导并开拓了增材制造技术及纳米压印技术的研究;在个性化匹配人工骨及生物活性人工骨的研究上取得重要突破,并已进入临床实验。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多项奖励。兼任2011高端制造装备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及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主任。

邮箱:bhlu@xjtu.edu.cn

 

【高端制造装备协同创新中心简介】

高端制造装备协同创新中心由西安交通大学牵头,联合浙江大学、沈阳机床、秦川机床及大连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洛阳轴研科技、大连机床、昆明机床、北京工研精机、华中数控等单位共同组建,是面向行业产业类的协同创新中心,核心是解决面向行业产业经济发展的核心共性问题,为产业结构调整、行业技术进步提供持续的支撑和引领,成为国家技术创新的重要阵地。2014年入选“2011计划”。

 

【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简介】

由增材制造领域13家企业及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共同组建,得到了工信部、陕西省、西安市的大力支持。主要任务是为行业提供增材制造的先进共性技术,提高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

来源:交大新闻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