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聚交

首页 > 学习聚交 > 正文

【陕西日报整版】大学前沿:一个不设限的创新之“港”

日期:2019年04月25日        点击量:

大学前沿:一个不设限的创新之“港”

——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科创基地建设始末

48个单体,占地1750亩,总建筑面积159万平方米,2年完成建设。4月22日,新中国成立以来陕西同时开工体量最大的公共建筑工程项目——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以下简称创新港)科创基地工程通过工程综合验收,即将投入使用。

以交叉融合为特点的理、工、医、社科四大方向25个研究院陆续进驻。首批6000名研究生将于今年9月会聚在此,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开辟一片新的科研、人才高地。

1 面向未来:用开放重新定义大学

4月17日,明媚的阳光透过洁净的玻璃窗,倾洒在楼内开阔的开放空间里。这里是创新港高端装备研究院所在的科研巨构建筑,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相当于一个国家大剧院。只是未来将在这里上演的,是前所未有的科技创新精彩“大戏”:依托西安交通大学的科教资源,正在向这里聚集的全国乃至全球一流的科研人才、科研设备、产业精英,将成为这个巨构建筑的内涵所在。

远眺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

这只是创新港4个巨构建筑中的一个。

不走进创新港,就不能理解创新港之“大”。

建筑体量之“大”,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陕西同时开工的公共建筑工程项目体量之最。科创基地(科研、教育板块),总建筑面积159万平方米,共计48个单体,主要包括4个教学科研楼巨构建筑、文科楼、医学化工板块、学生公寓、餐厅等。

4月8日,作为西安交通大学首个进驻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的研究院,高端装备研究院在创新港正式揭牌。

科研融合之“广”,打破传统高校学科设置体系,打造交叉融合研究体系。以首个进驻创新港的高端装备研究院为例,在保留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原有的先进所、精密所、装备所等优势研究所的同时,还新设立了航空发动机研究所、“医工交叉”研究所,一系列通过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形成的新型交叉融合科研机构,打通了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为智能制造提供源头支撑。

在时间和空间的坐标上,创新港的出现,都绝非偶然。

“人们会惊讶于创新港建筑群之大,事实上,创新港绝不仅是为西安交通大学服务,它是面向21世纪对大学形态的一次创新探索。”4月18日,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告诉记者,这也是创新港诞生的初衷:让大学与社会无缝对接,成为21世纪社会发展的引领者。

“当下第四次工业革命才刚刚开始,技术的更新越来越快,产业的迭代此起彼伏,而中国在这次工业革命中已经走在了前列。知识获取的扁平化,使得诸多实践走在了理论研究的前面。大学只有变革自己,走出象牙塔,与社会高度融合,才能引领社会发展,实现人们对大学的期许。”王树国表示。

崭新的教学科研空间

作为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王树国对它寄予厚望:“创新港不仅仅是物理形态上的开放,更重要的是它的核心内涵的开放:向所有高层次人才开放,向所有创新型企业开放。通过高水平的科研平台、校企联合实验室等多种形式,把社会发展的需求作为大学研究的出发点,站在世界最前沿,和行业一起摸爬滚打往前冲。”

“港”,四通八达,有进有出。可以预想,在巨大的科研空间里,不设限将成为创新港最大的特色:学科没有边界划分,人才没有地域局限,共同在创新港开放共享的平台上会聚全球英才,抢占现代科技制高点,成为“一带一路”的创新源头、全球科教的重镇高地。

2 优质高效:创造陕西建设新速度

作为创新港的建设平台公司——西咸新区交大科技创新港发展公司(以下简称创新港公司)从成立以来,就感受到任务之重、时间之紧、压力之大。但创新港公司并没有盲目求快,而是明白“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

2018年,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建设现场。为确保按时完工,这里最多时聚集了3万名建筑工人。

“创新港建设速度之快,要感谢上级单位对我们项目启动时慢的理解。对于创新港项目,我们在贯彻顶层设计的原则下,舍得花时间研究规划设计,才有了承建方的一张蓝图干到底的基础。我们舍得花时间研究实际情况,才有了因地制宜利用渭河形成的天然地基,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我们舍得花时间研究工作方法,才有按照永临结合的理念修建‘三纵三横’路网,节省了3个月工期。”创新港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阚卫东对记者说。

在陕建集团创新港项目部项目经理沈兰康办公桌正对面的墙上,一幅“创新港的工程进度图”清楚地标注着每一项工程节点的计划时间。这座引起广泛关注的世纪工程对建设要求极高,承建方面临工期紧迫、资源需求量巨大、管理协调难度高等诸多困难。办法总比困难多。面对挑战,陕建集团创新方式方法,将施工图纸又快又好又省地变成现实。

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通过沈兰康列举的一串数字展现在记者前面:112台塔吊、96万立方米混凝土、13万吨钢筋、21万立方米砌块、216台大型机械设备、3万名建筑工人24小时3班倒不间断施工。

为了加快建设速度,更为了保证项目质量、安全、绿色,陕建集团创新港项目部创新性地执行劳动竞赛制度。在安全、质量、进度、绿色、文明、后勤6个方面开展劳动竞赛,以周评、月奖为手段,比学赶超,打造出了“快(工程进度)、新(技术创新)、精(工程质量)、防(安全生产)、绿(绿色施工)、实(后勤管理)、亮(文明施工)”的项目特色。在制度的保障下,追赶超越、只争朝夕的建设氛围日渐浓厚。

空中鸟瞰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

值得一提的是,创新港159万平方米建筑施工整体申报鲁班奖,如果能够如愿,这将是鲁班奖历史上前无古人的成绩。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项目部完全以鲁班奖的质量目标为准绳,每一道工序都“样板引路”,甚至优于国家建设验收质量规范要求。不仅在质量上精益求精,项目部还实现绿色施工目标,践行海绵工地理念,形成多处下凹式绿地,以慢排缓释的方式做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施工现场绿化率达60%,建成花园式工地;配置洒水车24辆、道路清扫车5辆、雾炮16台、洗车台9处,并配有多个环境动态监控系统,形成全方位、全时段监测的环保体系。

3 协同发展:形成区域发展核心引擎

行走在创新港里,和煦的春风吹拂着绿地毯一样的草坪,一切都生机勃勃,充满希望。

据西安交大科技创新港发展有限公司规划建设部负责人张振峰介绍,创新港整体规划以人性化为原则,采用国际最先进的创新规划理念,突出生态、宜居、科技、可持续的特点,整体布局分成5个小镇风貌的组团,以多层和低层建筑为主。整体建筑风格传承了交大传统的校园文化和设计元素,同时融入欧洲现代主义建筑风貌。

3栋各具特色的建筑像明珠一样镶嵌其中。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设计团队设计的米兰理工联合创新中心,将成为提供校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的重要平台,也是意大利和中国联合培养高等人才的纽带;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程泰宁亲自设计的工程楼和多功能阅览中心,主要设有各类型展厅、文化艺术馆、多功能厅、就餐自习区等,建成后将成为工程研发成果对外展示和师生社交活动的重要空间。

在欣赏建筑之美的同时,创新港的生态之美也深深地留在每一位参观者的心中。4月15日,记者漫步在沣西新城的新渭沙湿地公园,只见沙鸥翔集,草木葱茏,一幅春和景明的胜景。沿河两岸金黄色的油菜花随风摇曳。走近看,河水淙淙,水里藻荇交错,清澈见底。将于今年5月开放的新渭沙湿地公园是沣西新城为创新港提供的典型周边景观配套项目。

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管委会主任刘宇斌表示,未来,沣西新城森林覆盖将达到336公顷、草坪覆盖324公顷、生态湿地178公顷,区内公园密布、水系环绕,“渭河滩上踢足球,生态湿地喝咖啡,大树森林搞研发”的区域新风貌将在这里变为现实。

为进一步提升创新港配套设施,沣西新城在全面推进核心主干路网建设的同时,以创新港为重点服务对象,不断完善配套路网,为创新港提供及时良好的市政交通配套。同时,城市供水系统、雨污处理系统及电力、燃气、通信等其他市政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也即将进入收尾阶段。

鸟瞰创新港,形如展翅的雄鹰,洋溢着腾飞的希望。随着今年9月第一批师生入驻,肩负着“国家使命担当、全球科教高地、服务陕西引擎、创新驱动平台、智慧学镇示范”重任的创新港将扬帆启航,撬动西部发展,璀璨“一带一路”。

【评论】向西,弄潮儿勇立潮头

作为教育部和陕西省政府共建的国家级项目,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科创基地,仅用了两年时间就完成建设,刷新了陕西工程建设的历史纪录,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奋力向前奔跑。

紧迫感源自大学的自我革新。60多年前,在“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的号召下,交通大学的师生们一路向西,毅然来到西安,为国家和西部工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撑。进入21世纪,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各个领域,层出不穷的创新成果带给人们无限遐想,也给大学带来新的挑战。以开放共享为特征的多层次科研平台和合作机制,将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有效结合起来。企业共享大学的科研资源,大学共享企业的产业实践,最终形成“1+1>2”的强大合力,引领潮流发展,应对时代挑战。

紧迫感源自发展的时不我待。当今时代,创新成果的涌现以小时计,晚一步就可能错失发展先机。作为西部省份,要实现追赶超越,陕西的机遇在科技。与丰富的科教资源相比,陕西的科技与经济、大学与区域的融合仍然不高,这些成为制约陕西加快追赶超越的“绊脚石”。创新港科创基地的建成,使科技成果转化、原发性创新有了更高层次的解决平台,将推动陕西在科技创新上走在前列,为陕西的发展开拓了更广阔的天地。

紧迫感源自世界舞台中央的责任担当。科研无国界,探索无止境。今天,我们的国家正一步步地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科技人文交流愈加深入。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陕西集聚全球创新要素资源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在创新港里,丝绸之路大学联盟、中国西部海外博士后创新示范中心已经进驻,米兰理工联合创新中心正在建设,更多吸引全球高端人才的平台正在搭建,将把这片新生区域建设成中国西部、全国乃至全球创新版图的“强大区块”,以科技人文交流为纽带,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漫步渭河岸边,北岸孕育出锐意进取的秦文明,南岸滋养出开放包容的唐文明。翻过一页页时光书页,今天,在两个文明之上,在渭河之畔,陕西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西咸新区,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磅礴大气的建筑群拔地而起,如同振翅欲飞的雄鹰。它将传承“西迁精神”,继往开来,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智慧和力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创造新的未来。

时代潮流,浩浩荡荡,未来已来,唯有弄潮儿能勇立潮头。

原文刊发于2019年4月23日陕西日报04版

报道链接:http://esb.sxdaily.com.cn/sxrb/20190423/html/page_03_content_000.htm


作者:王睿 侯燕妮

来源: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