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大动态

首页 > 党建工作 > 交大动态 > 正文

【党支部故事】二附院急诊科党支部:“两学一做”先行者 紧急救治排头兵

日期:2016年12月09日        点击量:

一部由二附院急诊科医护人员自编、自演、自导的微电影《先行者》(视频链接:http://news.xjtu.edu.cn/info/1070/71488.htm),通过记录科室三位不同年龄段医护人员工作和生活片段,真实再现了急诊科现状,展现出急诊科党支部这支技能精湛、学术严谨、作风干练的医疗救护团队的风采。这支拥有44名党员的优秀队伍,聚是一盆火,散是漫天星,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大家的肯定。

先进典型奠基学科 医术医魂永传承

二附院急诊医学创始人、老一辈共产党员封英群教授,1987年服从组织安排组建急诊科。面对初创时期家底薄、困难多、医护人员少且士气低落等困境,坚信急诊发展是现实需要的封英群主任只向院领导提了两点要求:一是今后每年给科室分配2-3名优秀大学毕业生;二是给些经费买张手术床,买个无影灯,急诊科要开展手术。没有人手,他就利用节假日,自己蹬着三轮车,买回无影灯、手术床等多种器械;经费不够,就带着护士到仓库里挑选稍好一点的二手病床,修好再用;没有固定的医生,他就以一顶十、忘我奉献。艰苦创业换来急诊科由依赖型到支援型再到完全自主型的转型。2011年,75岁的封英群教授被确诊为膀胱癌时才从临床一线退下。至今他经历了四次手术,却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关心科室发展,教诲年轻医生“精于专业,诚于品德”。他培养的急诊医者一代又一代传承他顽强拼搏、勇于开拓、献身医学事业的忠诚使命,接力学科的持续发展。

党员彰显责任担当 无私奉献展风采

急诊科党支部书记、科主任裴红红教授,支部委员、科室副主任王小闯教授、赵晓静副教授,每每在有重大卫生事件或为危重患者抢救时,都会奔赴现场组织有序抢救。赵晓静副教授博士后学成归国,放弃了美国优厚的条件待遇,只因她认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她主动请缨,克服自身困难,圆满完成援疆、“2015杨凌国际马拉松比赛”医疗保障、“淳化5·15特别重大交通事故”医疗救援以及多次院内公共卫生抢救任务。

如果说每一次紧促的120警鸣都是一次冲锋号,那么支部的党员团队就是作风优良、能打胜仗的先锋队。因为“我们急诊党员是医务工作的先行者,急诊救治的排头兵”这个信念已深入每个党员的灵魂。多少次交通事故、食物中毒、火灾伤员的成功救治,这支团队以技术实力跑赢死神速度。在承担上级指令性任务方面,党员也冲在最前面。

支部党员张正良主动请缨,在雪域高原、西藏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工作援藏一年。期间他付出艰辛的努力,建立健全医院各项制度,完善优化流程,开展管理和技术规范的培训,让原本没有等级的阿里地区人民医院一次顺利通过二甲评审,当地医院和同行高度赞扬他“高原缺氧但不缺精神,生活艰苦但不降自我要求标准,海拔多高医术医德就有多高”。

党建助推学科建设 同频共振促发展

急诊科党支部高度重视发挥政治和组织优势,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按照“五好支部六结合”思路落实院党委“一支部一特色”建设要求,即在荣获学校“五好示范党支部”的基础上,坚持将支部党建工作与党员思想动态相结合、与临床中心工作相结合、与医德医风建设相结合、与团员青年活动相结合、与尊老爱幼传承相结合、与党员先进事迹相结合。先后开展了“重温入党誓词”体会交流、“新时代急诊医学领域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党徽亮旗帜扬”党员亮身份、“合格党员的实践标准”等多项主题教育,凝炼形成了“服务意识强、专业思想强、业务技能强、带头作用强”的急诊科党支部合格党员标准。

党员立足岗位强本领、优服务、树形象、履宗旨,党建工作与学科发展两促进。二附院急诊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陕西省急诊医学质控中心、陕西省ICU专科护士培训基地、西安市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和西安市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主委单位,本年度获陕西省科技计划青年科技新星项目1项 ,获陕西省护理先进集体,入选校“青年拔尖人才”支持项目1人,发表SCI论文16篇,获校级教改成果二等奖1项,教改项目立项2项,开展新技术7项,特别是体外膜肺氧合(ECOM)、主动脉球囊返搏、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技术(DPMAS)+持续血液净化(CRRT)等技术的开展标志着学科在急危重症的抢救治疗方面国家先进、西部领先的水平,成为学科发展的引擎。

作者: 二附院 急诊科党支部

来源: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