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大动态

首页 > 党建工作 > 交大动态 > 正文

【中国高等教育】王树国:写好新时代交大科技工作的奋进之笔

日期:2018年07月02日        点击量:

写好新时代交大科技工作奋进之笔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 王树国

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高等教育必须肩负起科技创新的历史使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力支撑。大学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促进与社会的融合发展。大学要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加强与国际一流大学或研究机构的融合发展,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加强与国家主要行业、骨干企业的融合发展,促进不同学科间的交叉,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协同创新,产出颠覆性创新成果,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从体制上破解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问题,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主战场。

 

西安交通大学在十九大精神指引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西迁精神,肩负历史使命,以建设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为抓手,坚持内涵式发展,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突出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以“组建大团队、建设大平台、承担大项目、产出大成果”来落实“三个面向”工作要求,改进科研组织模式、完善考核评价体系、营造科技创新文化,突出有组织的科学研究,抢占科研制高点,着力破解国家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瓶颈问题,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加快建设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

 

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简称“创新港”)是陕西省委省政府郑重作出决定、教育部予以大力支持的重点项目,是西安交通大学和陕西省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助力陕西省创新型省份建设的重大举措。学校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举措,大力开展自主创新,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重要引领作用。

 

作为省部共建的重点项目,创新港以科学研究、研究生培养、成果转化为主要功能,以“学科交叉、军民融合、资源共享”为主要特色,以“组队伍、建平台、争项目、求合作、筹经费”为主要任务,按照“国家使命担当、服务陕西引擎、创新驱动平台、科研教学高地、智慧学镇示范”的建设定位,聚焦国家战略目标,瞄准能源革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构建校—院—所的科研组织架构,在理学、工学、医学、人文社科四大学科板块建设一批研究院、研究所(中心)以及百余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基地、校企合作研究平台,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开展有组织的科学研究,服务国民经济主战场和国家重大需求。

 

创新港位于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建设面积5000余亩,包括教育、科研、转孵化和综合服务等4个板块。目前,占地2100亩、建筑面积159万平方米的科研教育板块已全面封顶,正在积极推进内涵建设。创新港作为教育科研改革的试验田,将主动探索21世纪现代大学与社会发展共融共生的新模式、新形态,努力建成“校区、园区、社区”三位一体的创新体、技术与服务的结合体、科技与产业的融合体,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服务于科技成果转孵化和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借鉴,不断丰富一流大学建设内涵。


加强“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大成果”建设,推动科研内涵式发展

 

学校以建设“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大成果”作为加强科技创新的重要抓手,按照“理科补短强基、工科扩新强优、医学交叉强质、文科经典强用”的建设思路,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加强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成果应用,推动学校科研内涵式发展。

1.建设一流创新研究平台

各级各类的创新研究平台既是学校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建设内容。学校坚持以建设大平台夯实科研基础,以建设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为载体,加快构建支撑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西部能源研究院为代表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平台,以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为代表的应用研究平台,以大科学装置、分析测试中心为代表的大型共享平台三类科研大平台。

2.提升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水平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基础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决定着原始创新的动力和活力。学校以承担大项目提升科研能力,一方面将加强前瞻布局,实施“科学前沿重大基础研究导向计划”,设立“原始创新基金”,瞄准国际科学技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不断提高各学科的原始创新能力,争做国际学术前沿并行者乃至领跑者;另一方面加强学科交叉融合,设立“交叉学科研究基金”,打破原有一级学科壁垒,在学科交叉领域开展前沿探索,孕育新兴交叉学科,催生基础科学研究新的生长点,推动一流学科和科技创新不断发展进步。

3.强化解决国家重大问题能力

学校坚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瞄准国家和行业重大需求,整合学科优势,开展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国家重点重大项目培育引导计划”,加强与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合作,联合承担国家重大科技和工程项目,力争实现在国家重大项目以及关键技术领域研究的突破,产生一批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重大创新成果,提升学科的行业影响力和学术影响力;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实施“军工科研项目提升计划”,支撑国防科技与武器装备创新发展。

4.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学校瞄准国民经济主战场,以能源、电力、制造、化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主要关注点,充分发挥机、动、电等学科的优势,建立以“行业企业共建为引领、学校示范为先导、学院组织为主体、项目实施为依托、教师参与为核心”的工程技术研究体系,深入了解企业转型升级与技术变革需求,提炼技术着力点,攻克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成套技术。进一步完善具有学校特色的“政金产校+”新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强产学研技术供给与需求对接,加强知识产权的全链条管理,建立专业的知识产权运营机构,形成“授权、转让、作价、孵化”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加速推进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关键技术转变为现实生产力。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释放科技创新活力


学校牢牢把握“三个面向”根本要求,结合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深化综合改革,着力破除阻碍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充分发挥学院办学主体作用,积极开展有组织的科学研究,抢占科研制高点。

1.深化科研组织架构和组织模式改革

结合创新港建设,学校出台《关于基层科研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建立校—院—所三级科研管理模式,培育和组建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变“单兵作战”为“团队作战”,积极承担重大科研任务;实行所长负责制,鼓励所内人员发挥各自专长,提倡“单项冠军”,鼓励“全能冠军”,激发教师和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和积极性,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作用,支撑学科和平台建设。出台《关于改进科研组织模式 优化资源配置 增强科技贡献力的指导意见》,从研究院和职能部门两方面提出要求,一方面优化人才队伍、建设经费、物理空间、招生指标等资源配置,另一方面加强协同配合,形成“保证重点、支持交叉、鼓励融合、促进共享”的政策支撑体系,引导更多教师在组建大团队,建设大平台,承担大项目,产出大成果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持续增强学校科技贡献力。 

2.深化科技成果“三权”改革

围绕科技成果转化处置权、使用权、收益权改革实践,出台《西安交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明确责任主体,完善工作机制。成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领导小组,组建科技成果转化办公室,加强对科技成果转化的组织、管理和协调。明确“授权、转让、作价、孵化”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优化科技成果作价入股流程,厘清部门职责,建立协调管理机制。加大科技人员收益奖励力度,转化所得收益80%奖励给技术完成人,20%归学校所有,促使教师将科研关注点由“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向“成果转化、产业化”方向转变。创新成果转化混合收益模式,采取转让、许可、作价入股以及混合实施等方式进行转化,构建独具西安交大特色的“科技成果三权改革+科技创新平台+创业基金+孵化器”的科技创新创业体系,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3.营造学术繁荣的良好氛围

良好的学术氛围是创新思维迸发的土壤。学校出台《促进自然科学学术繁荣的实施办法》,着力加强学术环境建设和创新氛围营造,围绕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举办战略研讨会、名家讲坛、学术论坛、青年学术沙龙等主题新颖、形式灵活、注重实效的学术研讨和交流活动,启迪创新思想,倡导创新文化,弘扬学术民主。进一步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促进战略性、前瞻性、引领性重大科研项目的谋划,促进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以及高水平创新团队的培养。 

4.深化绩效考核改革

严格考核、科学评价是做好学校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学校按照“历史最好为底数、奋斗拼搏创新高、基本指标定任务、标志成果量贡献、党建管理铸作风、能上能下看实绩”的思路,深化绩效考核改革,构建“面—线—点”指标体系,明确“横—纵—重”考核标准,强化“实—准—严”工作要求,突出体现学校发展核心竞争力指标的完成,突出与“双一流”高校相同学科、本单位最好成绩的对比,突出工作业绩的刚性考核和严格奖惩,逐层传导责任,全员调动活力,激发各单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学校各项事业快速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弘扬西迁精神,以“爱国、奋斗”文化持续引领科技创新


2018年新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对西安交大15位老教授来信作出重要指示,并通过新年贺词充分肯定西安交大的西迁精神。这为西安交通大学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激发了巨大的精神力量。西迁62年来的执著奋斗,使大西北拥有了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国家重点大学和一批领军学科、专业和重要研究基地,为祖国西部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和科技保证,也铸就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伟大西迁精神。

1.弘扬“西迁精神”就是要坚持服务国家的科研理念

想国家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为国家民族而勇于担当和不懈奋斗是西安交大“西迁精神”的生动实践。学校将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批示要求,传承好、弘扬好“西迁精神”,坚持“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的办学定位,继续向西而歌,把党和国家托付的使命承担好完成好,建成科技创新的高地、人才集聚的高地、成果转化的高地,充分发挥学校的学科优势、人才优势、科研优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作出交大应有的贡献。 

2.弘扬“西迁精神”就是要坚持顶天立地的科研目标

西迁62年来,西安交大坚持“顶天立地”的科研目标,累计创造重要科研成果29000余项,其中获国家“三大奖”成果226项。学校将继续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努力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应用基础研究,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进一步加强与各级政府、国内外知名企业、重要研发机构的实质性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助力我国科学研究从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转变发挥重要作用。

3.弘扬“西迁精神”就是要倡导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

淡泊名利、奉献奋斗是“西迁精神”的重要内涵。西迁62年来,西安交大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和交大特色的奉献报国的使命文化、严谨精致的卓越文化、开拓进取的创新文化、团结互助的团队文化,持续引领着学校的科技创新。学校将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协同创新,突出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科研评价,鼓励科研人员持续研究和长期积累,把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的智慧和力量聚焦到科技前沿和国家需求上来,以政策和制度来保障科研任务的顺利完成,以政策和制度来倡导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以政策和制度来营造潜心科研的氛围环境,着力培养一大批黄大年式的,具有至诚报国情怀、甘于奉献情操、敢为人先精神的科技创新人才和拔尖创新团队。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西安交大将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三个面向”要求和“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的办学定位,着力在组建大团队、建设大平台、承担大项目、产出大成果方面下功夫,在完善学术评价体系和科研考核评价指标方面下功夫,在营造浓厚学术氛围和宽松创新环境方面下功夫,不断推动学校科研内涵式发展,写好新时代交大科技工作的奋进之笔。

原载于中国高等教育2018年第12期

 

来源: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