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活动

首页 > 专题活动 > 正文

【聚焦双一流】田文喜:抢抓战略机遇,实现追赶超越,建设国际一流核科学与技术学科

日期:2018年05月19日        点击量:

核科学与技术学科是一个高技术、高风险、高社会敏感性、行业背景强且受政策影响大的学科,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学科将面向国际核科学与技术发展前沿、面向国家先进核能发展重大战略需求、面向核电及核技术应用国民经济主战场,抢抓“一带一路倡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等国家层面战略机遇,依托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和“双一流”建设,实现追赶超越,建设国际一流的核科学与技术学科。

一、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加强学科国际化核能人才培养

核电与高铁等高端装备已经成为我国高技术出口的国家品牌。核电作为一种清洁、高效、安全、可靠的能源,在“一带一路”国家备受青睐。据预测,“一带一路”及周边60多个国家已经和正在计划发展核电,到2030年新建机组将达到200多台,是我国国内核电市场的数十倍。考虑到核电全产业链的贡献,单台机组全寿期直接带动约1000亿元。庞大的海外市场也激发了“一带一路”国家对国际化核能人才培养的巨大需求。西安交大核科学与技术学科在人才培养领域贡献卓越,曾培养了我国先进主流堆型(华龙一号、CAP1400、中国实验快堆等)的总设计师、国内多个核能研究设计院(所)长、核电厂总经理、国内高校核学院院长及学科带头人、世界核能协会理事等领军人才等。面对“一带一路”国家对国际化核能人才培养的巨大需求,学科应积极发挥人才培养的优势,与教育部、能源局等国家部门积极沟通,建立国际核电高层次人才培养合作机制,同中核集团、中国广核集团及国家电投集团等国家大型核电企业密切合作,瞄准各大核电集团的海外市场需求,签署国际核电人才联合培养协议,启动国际人才培养项目,培养一批具备优秀工程素养和专业特长、认同我国核电技术与能力的国际化复合型领军人才和技术骨干人才,支撑我国核电“走出去”战略。

二、依托“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提升学科服务国防及国民经济水平

核科学与技术是一个军民深入交叉融合的学科,核工业也是一个典型的军民融合产业。核能及核技术具有军民两用特点,目前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新的形势下,国家加大了对军民两用核技术研发投入,加大了对军用核技术转民、民用核技术转军用的支持和政策引导力度。西安交大核科学与技术学科深度参与了我国多个型号的国防军工科研。在军民融合上升至国家战略机遇面前,学科应瞄准先进核能技术在我国战略核威慑、远洋探测、航空航天、南海岛屿能源供应及先进闭式核燃料循环等方面的重大战略需求,积极开展特殊用途核动力系统关键技术研发,积极开展先进闭式核燃料循环关键技术研发,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规划建设先进核能技术军民融合研究中心,与国内相关科研院所联合建设特殊用途反应堆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平台,重点针对海洋核动力平台反应堆、空间核动力反应堆及小型模块式反应堆等基础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进行联合攻关,促进军民技术交叉融合,进一步提升学科服务国防建设及国民经济建设的水平。

三、依托“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先进核能技术研发

创新是发展的灵魂。我国核工业从1955年创建以来,力求自主创新,曾取得了“两弹一艇”辉煌成就。目前我国核电运行机组数量世界排名第4,但2017年核电发电量占比仅为2.7%,仍远低于15%的世界平均水平。在三代核电堆型方面,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华龙一号”及“CAP1400”为代表的自主化三代核电堆型,三代核电AP1000和EPR全球首堆发电将在中国实现。在未来第四代核能系统研发方面,国内科研院所和高校针对液态金属冷却反应堆等先进堆型研发设计及实验堆建设等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在个别研究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经过30年的发展,在先进核能技术研发方面,我国已经从过去单纯的“跟跑”,变成目前的“跟跑”、“并跑”和个别领域“领跑”并存的局面,这对我国的核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更高层次的引领创新。国外先进核能堆型的原创概念和初步设计大都由高等院校提出,国家实验室及科研院所进行重点关键技术的攻关,核电企业主要进行工程化设计和建设运行等。相较于国外的核能技术创新和研发体系,我国科研机构在先进核能技术原始创新能力方面明显不足,这主要与我国核能产业发展起步较晚及我国核能科研队伍体量偏小有关。但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福岛核事故后,核安全监管部门和民众对核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开发更安全、更经济和更高效的先进核能技术。作为我国高校中先进核能领域的优势学科,西安交大核科学与技术学科在先进核能技术研发中应该积极承担创新概念引领责任,除了深入挖掘非能动安全技术、一体化模块式技术、事故容错技术等核能技术自身潜力外,还应以更开阔的视野,与学校相关优势学科进行深入交叉和融合,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建设先进核能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将大数据共享技术、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3-D打印技术等革命性的创新技术融入创新性核能系统的设计,设计出更安全、更经济、更高效、更先进的核能系统。

核科学与技术学科是一个高度集成和综合交叉的工程学科,相关交叉如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力学、材料学、机械工程等都是学校的传统优势学科,因此在目前我国核能大发展的新历史时期,适逢多重国家战略叠加的大好机遇,依托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的一流平台,相信学校核科学与技术学科未来三十年将会实现跨越式发展,能够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且引领国际一流的核科学与技术学科。

作者简介:

田文喜,能动学院核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

邮箱:wxtian@xjtu.edu.cn

核科学与技术学科简介:

西安交大核科学与技术学科成立于1958年,是我国最早成立的核专业之一,60年来与中国核工业命运与共,砥砺前行,硕果累累,有力支撑了中国核工业的发展。学科曾获批全国首批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核能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入选国家重点学科,2013年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2017年教育学科评估中,一级学科“核科学与技术”全国排名并列第3。目前学科拥有教职工42人,其中教授14名,副教授14名。

 

来源: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