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心语

首页 > 学习心语 > 正文

【学习聚“交”】陈积银:奋力打造世界一流新闻传播学科

日期:2017年10月25日        点击量:

【学习聚“交”】陈积银:奋力打造世界一流新闻传播学科

时间:2017-10-25 点击:


近日,“双一流”建设名单公布,我校入选国家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名单,所有师生倍感荣耀。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互为支撑,辩证统一。双一流建设的关建是建设一流的学科。笔者就一流大学的学科分布和一流大学的学科成长之路,以及我校新闻传播学科的建设思路谈一点自己的感想。

首先,一流大学的学科分布。

一流大学的学科分布应围绕国家的发展而布局。大学的存在一方面是为国家培养能担当重任的人才,另一方面是为了解决国家和社会中对于科研的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对于高校而言,一流的大学应该树立大科学的概念,大科学既包含自然科学,也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既培养理工科的巨匠,也培养具有人文情怀的社科专家。

纵观国内外,一流的大学多为文理交融的大学。在国外,由于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理工科特别强,所以很多人以为该校只有理工科。其实MIT的传媒专业也很不错。他们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成立了传媒实验室。现在该校的传媒实验室在世界已非常有名。该实验室致力于科技、媒体、科学、人文、艺术和设计跨学科研究,已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在国内,以理工见长的清华大学早在2002年也成立了新闻传播学院。学科主要围绕着国际传播、影视传播、新媒体传播、媒介经营与管理等主要方向。当前中国新闻传播学科国家一级学会的会长由该院的常务副院长陈昌凤教授担任。一流的理工科高校很早就开始重视人文社科,尤其是传媒学科的发展,而且已经在人文社科,尤其是传媒学科方面取得了重大成绩。

其次,一流大学的学科成长之路。

要想建设好一流学科,培养和引进一流大师是一流高校的必经之路。

其一,国际和国内相结合。与国际一流高校、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是“双一流”建设的必要条件。闭门造车,自娱自乐搞不成“双一流”学科,当然也搞不成“双一流”大学。加强与交流包括师生两方面的培养与交流。既可以走出去,也可以请进来。近年来,上海交通大学的媒体设计学院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显著提高,进步很快。虽然成立只有15年,但是该院除了一批具有国际背景的优秀师资外,其在读的各种层次的国际留学生已经达到了300人左右,这些留学生不仅是学习者,也是该校很有力的学术生产者和传播者。

其二,教师和学生深度交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一流的大学要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就必须改变原来大学教师课后与学生互动较少的局面,要增加教师在课内外与学生交流、探讨问题的时间,并在制度上加以保证。另外,要改变原来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的局面。慕课时代到来,教师应积极引导,激发学生利用互联网上的世界一流资源学习、创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利用互联网主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三,文科和理科的相融合。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诗意的浪漫应蕴含着逻辑的推理,工具理性应闪耀着人文的光芒。《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4号)中明确指出,“探索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推行模块化通识教育,促进文理交融。”哥伦比亚大学(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排名第二)新闻学院是全美乃至全世界最优秀的新闻学院,该院的传媒专业近年来完全是在走文科与理科相结合,技术与艺术相结合,以大数据新闻为突破口的学科发展之路。

其四,学校与社会相结合。一流学科建设必须求真务实,围绕社会中存在的真问题去研究,去培养人才。这就需要学校与社会相结合。学术研究也好,人才培养也好都必须和生活实际对接起来,不能隔空搔痒,画地为牢。这意味着研究的内容必须为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的真问题,培养人才的内容必须能为社会服务,且引导社会进步;意味着教师必须走出象牙塔,必须和党政机关、企业工厂、乡村社会等对接起来,从中找到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做对社会有用的研究,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我校历来以理工科闻名于世,若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能以文科和理工双翼齐飞,以国际一流学校和学科的标准来严格要求我们自己,紧跟、乃至超越世界前沿,激发学生主动创新和学习的热情与激情,培养出一批又一批高、精、尖人才,我校距离世界一流高校的目标就不远了。

再次,我校新闻传播学科的世界一流之路。

新闻传播学科关乎意识形态,关乎国家命运。毛泽东曾说过,干革命要靠“两杆子”,即笔杆子和枪杆子。枪杆子为武装夺取政权奠定基础,笔杆子主要承担的是统一思想和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新闻舆论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为此,2013年底,中宣部、教育部专门联合发出《关于地方党委宣传部门与高等学校共建新闻学院的意见》(中宣发[2013]34号)。根据相关文件,陕西省委宣传部与我校共建新闻学院,旨在为党和国家新闻事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新媒体传播与新媒体技术一线人才。

在此方面,我校的新闻传播专业要想成为世界一流学科,笔者认为,我校的新闻传播学科可以以丝绸之路信息传播为契机,定位于国际前沿信息传播技术应用的实际引领者,信息传播领域的国家高端智库、新媒体一流人才培育的黄埔军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信息传播与运营的一流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此,新闻传播学科必须首先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抓紧让新闻与新媒体学院独立运作,尽快完善办公、实验室场所及相关实验设备;抓紧大力推进与国际一流新闻传媒院校的深度合作与交流,与国内外一流业界的深度交流与合作;引进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眼光的,懂技术、会艺术,懂创作,会传播的专家型师资,引进几个业务实操能力极强的大国工匠型师资;开展与我校计算机、大数据、电子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工程、社会学等优势学科的跨界合作,方可在科研与教学方面走向世界一流。具体方向可以凝聚在大数据舆情分析、智能传播、数据新闻、视频创作与传播,数字媒介艺术,以及媒介经营与管理等方向。

作者简介

陈积银,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教授。中国数据新闻大赛品牌创始人,中国高校影视学会·青年研究会副理事长, 荣获第六届全国广播影视“百优”理论人才称号,全国艺术专家库成员,中央电视台电视栏目综合评价专家,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文化繁荣与新媒体发展·上海大学)特聘研究员。2017年9月初调入到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曾担任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院长、甘肃省融合媒体研训基地主任(省级平台)、甘肃省广播电视协会电视委员会主任;曾任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中国媒介研究中心研究助理,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访问学者;曾获首届中国传媒经济与管理学会优秀科研成果(丛书类)一等奖、(教育部)全国第三届高校艺术教育科研论文报告会三等奖、国际传播学会(ICA)年会最佳论文奖、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届“学会奖”等。他的名字被欧洲出版的(Who’s who of world’s leading experts in IDTV, Media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published Zeljko Rutovic, IAMM - The International Academy for Media Management,. Podgorica, Montenegro.)一书收录。

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简介】

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简称新媒体学院)成立于2015年4月,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宣部、教育部《关于地方党委宣传部门与高等学校共建新闻学院的意见》与陕西省委宣传部合作共建的新闻与新媒体学院,也是国内较早以新媒体命名且作为其教学科研方向的新型新闻传播学院。作为陕西省最早开办传播学研究生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目前已毕业硕士和博士300余人。学院先后承担新闻传播学方面国家级、省部级课题30余项,出版教材、专著20余部,发表论文200余篇,科研成果连续多年获得省部等各级奖项。

0/1000用户名密码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共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页

来源:        作者:

习近平总书记对西安交大“西迁精神”作出重要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