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培训

首页 > 教育培训 > 正文

文治书院学生党支部开展“追寻西迁足迹 传承科学家精神”专题实践活动

日期:2018年09月01日        点击量:

1956年,老一辈交大人揣上“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的车票踏上了从黄浦江畔到西北黄土地的征程,开启了他们向西而歌的人生。他们扎根西北,将自己的理想与祖国的建设绑定,将对家人的爱投射到对祖国的大爱中。风云一甲子,当年的青春年少而今多半是耄耋老者,年华易逝,他们带给我们的西迁精神依然熠熠生辉。由文治书院学生第六党支部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组成的实践小队,利用暑假时间分部分点分批地开展了“追寻西迁足迹,传承科学家精神”主题活动,通过访谈西迁老教授、追寻教授故地,体悟“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在实践中树立个人成长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相结合的远大理想。

观钱学森故居,悟科学家之风骨

8月11日,小队部分成员前往杭州参观了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交通大学校友钱学森先生的故居。

 

钱学森故居部分物景

钱学森故居是一个三进民居,由两个天井相连,还有一个后花园。房子为木结构,主色调为老红色,至今它的所有人一栏中登记的还是“钱学森”的名字。其属于杭州市文物保护点。故居坐落的方谷园2号原本是钱学森外祖父的物业,后来,作为钱学森母亲章兰娟的陪嫁,带到钱家。1911年12月11日,钱学森出生于上海。回到杭州,就生活在这里,一直到3岁以后,跟随父母去北京。1930年,钱学森得了伤寒病,曾在这里养病近一年;1955年,钱学森回国后,曾回杭州扫墓,带着妻儿坐着小轿车到此来看望舅舅。故居中有一匾,上书“克勤克俭”,此为钱氏家训。

钱老一生荣誉与贡献自是不用赘述,而除却他刻苦的求学精神与严谨的学问追求,或许大多数人都不曾知晓“克勤克俭”这样一个中华民族基本而又困难的准则,也同样被钱老一生恪守。一人若想在自己的领域做出成就,环境是重要因素之一,而对自我的坚守,也同样重要。

访西迁校友,铭报国之志

8月15日,小队部分成员来到了交通大学西安部分毕业校友、原国防科工委某研究所研究员王根发的家中,与王老面对面交谈,随着老学长的讲述回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峥嵘岁月。

回忆起当年的西迁往事,王根发老先生滔滔不绝。老先生出生在南方的鱼米之乡,当时就是仰慕交大的工科实力和上海的地理位置便填报了交大志愿,1954年入学的他,在迁校时正是一名学生,谈到最初在学生中听传交大要搬迁的时候老先生说,那时大家听取了学校教师对中央决定以及国内外形势的分析后,“大部分人明白了在内地大力发展重工业、工科力量的意义,要建设国家思想当然不能落后。”

访校友王根发老先生

说到刚到西安的情形,王根发讲到当时既兴奋又担忧,从小就生活在南方的他到了西安吃不惯、住不惯,但是在他看来,只要是能为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就没有什么困难能够打倒他。现在年过八十的老先生早已退休在家,但他仍旧没有闲下来,抽空还会钻研当年他在研究所时从事的工作,有空还会在电话上为年轻人解答疑问。“小我服从大我,国家利益至上,不计较个人得失。”这就是王老对西迁精神的看法与见解。

西迁精神代代传承,如同时空隧道,将大家带回到那火红的年代,激情燃烧的岁月。爱国与奋斗,既是西迁精神的核心,也是交大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永恒的主题。西迁精神不但永远不会过时,反而会在历史的积淀中发出耀眼的时代光芒。


作者:文治书院 曹佳炜

来源: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