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交通大学前身“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创办中国第一个电机专修科,展示了电气人兴学强国的雄心壮志;1956年,古城西安见证了为民族复兴、国家发展、人民幸福而整体西迁的电气人披荆斩棘、勇往无前的精神力量;2019年,渭水之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的电气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承载着西安交通大学电气人敢为人先,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万丈豪情。植根于电气人心中的家国情怀从未改变,秉持初心,弘扬西迁精神,创业实干,“电”亮世界之光。

科技强国,初心永在
从创立伊始到站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风口浪尖,“科技强国,教育兴国”的理念便深植于心,交大电气人始终坚持“四个面向”,以求真务实的态度,筚路蓝缕,自强不息,致力于攻克国家需求的前沿科技难题,涌现出一批批新时代的建设者,成为电气工程领域原创成果的重要贡献者、重大难题的攻克者、行业技术的引领者。


为建国家大科学装置而奋斗。“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中国工程院邱爱慈院士虽已79岁高龄,但仍然坚持在科研工作的一线,带领团队开展了“Z箍缩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工作,取得显著进展,被列为教育部首批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培育项目,也被列为西安交大前沿性、战略级的“大科学装置”中的重点级项目。邱院士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她科研报国的信念,也激励着电气人“在科学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在人生的征程中不忘初心”!
为引领世界水平而努力。“我们获得的成功,不仅是我们努力的结果,同时也承载着老一辈科研工作者无数的智慧和汗水。我们将继续奋斗,为祖国电气事业发展培育更多人才,攻克更多科研难题。”王建华教授团队数十年磨一剑,在输电等级真空断路器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研制的126kV单断口真空断路器在2013年通过了全部型式试验,国际大电网会议CIGRE工作报告中称赞该项研究“在世界上处于突出的引领地位”,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为国家重大需求而服务。“这是责任,我们有义务为国家重大需求服务。”荣命哲教授团队长期以来聚焦“直流开断”这一严重制约直流电网发展的国际难题,发展了气体电弧等离子体物性参数的计算方法,揭示了介质组分对弧后临界击穿强度的影响规律,创新了直流电弧放电理论和调控方法,在此基础上发明的“大容量直流电弧调控方法和高速脱钩与分闸机构”,解决了大容量直流开断的世界性难题,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科研工作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面对困难和挑战,电气人从来都不会退缩。电气人以求实、创新、包容、奉献的科学精神,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抢占全球科技竞争先机。这一切都源于一代代电气人传承的“爱国爱校,科技强国”的精神力量,源于时刻谨记于心的初心使命。
立德树人,精神永续
电气人始终秉承南洋公学创立者盛宣怀的“自强之道,以作育人才为本;求才之道,尤宜以设立学堂为先”的思想,办学百余年,始终坚持“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的优良传统,坚持为国育人,为党育才的理念,成为我国电气工程领域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的领跑者。

先贤垂范,精神永驻。“决不能失信于人,失信于西北人民!”1956年,我国电机工业奠基人、“中国电机之父”钟兆琳先生响应国家号召带领电机系师生全部内迁西安。面对祖国的需要,钟先生没有犹豫,排除万难,以身垂范,从1927年舍弃国外的优越待遇毅然回国,到婉拒周总理因年事已高而特批钟先生可以留在上海的关照,他全身心投入国家的高等教育事业,在陕西这片神奇的土地,带领广大教职工将电机系办成了国内外顶尖的学科专业,为国家乃至世界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杰出人才,奠定了今日西安交大电气工程学科在国内外的地位。在校友的支持下,学院为钟兆琳先生建立了雕塑园,每年学院师生在钟兆琳先生雕塑前举行“致敬西迁先贤,向钟兆琳先生雕塑献花”主题活动,为塑像拂尘、为先生鲜花,不只为缅怀先贤,更为其精神永驻。为深入纪念钟老先生,弘扬西迁精神,学院还牵头于2018年发行出版了《“中国电机之父”钟兆琳传》。

春风化雨,世代相传。纪念钟兆琳先生就是不忘交大老一辈人的崇高思想,学习钟老做事为人的品德、关爱学生的高尚情操、对教育事业无限忠诚的奉献精神以及淡泊名利、为人师表、甘为人梯的高风亮节。以钟老为代表的老一辈教师留下的求真务实的优良传统正是这样一点点融化入电气人的血液,成为电气人的精神气质。2019年9月,学院为2019级新生举办首届创新港新生开学典礼,为首批入驻中国西部创新港的近600名新生每人送上一本《“中国电机之父”钟兆琳传》,希望大家虚心学习老一辈爱国奋斗精神,爱港创业,激励大家争做西迁新传人;在祖国70周年华诞之际,学院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内涵,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激励同学立志高远,胸怀天下,在奋斗中与祖国共同成长,在盛世中再立新功;学院还开展“青春告白祖国”演讲比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爱国奋斗、爱港创业”摄影大赛,以真切饱满的情感告白祖国,在新时代,守初心、担使命,为将电气工程学科早日建成世界一流贡献自己的青春、自己的智慧、自己的力量,将电气人心中那个“为了祖国的召唤”理念永远传承下去。

优秀学子,服务国家。电气工程学科为中国乃至世界培养了大量杰出人才,他们中有钟兆琳这样的杰出教育家,也有褚应璜、朱物华、丁舜年、蒋新松这样的杰出科学家,还有邹韬奋、陆定一、江泽民、蒋正华这样的杰出政治家,以及数以万计的杰出企业家。2000年以来,在国网、南网和西电、平高等电力企业中担任董事长或总工50余位,在全国高校中担任电气学院院长、副院长有20余位;特高压国家特等奖50名获奖人员中,本学科毕业生达11名。毕业生去向以电力行业为主,覆盖高教、国防、电子、航天等国家重点行业,他们为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和科技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电气精神代代相传,春风化雨,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专业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发学生创新活力,努力使学生个人理想与祖国的发展深度融合,致力塑造真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交大电气工程学科虽历史悠久,但却不保守刻板,它始终包容开放、朝气蓬勃,创业实干,这是因为交大电气人深知,如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革,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再一次站在风口浪尖,电气人不忘初心,继承百年电气之优良传统,“求实、创新、包容、奉献”,以新时代国家能源变革为着手点,坚持“电气+”为发展理念,以解决我国电网未来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关键问题为核心,以建成大科学装置为牵引,带领新时代的电气人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创建“电气科学与技术研究院”,这里将汇聚世界一流高层次人才,打造世界一流研究环境,促进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保持优势、突出特色、协同创新,探索科研成果转化新机制和人才培养新模式。电气人将在这里继续脚踏实地的干事创业,将在这里继续传承和弘扬独具特色的电气精神,牢记初心,不辱使命,创新创业,逐梦未来,“电”亮世界之光。
(电气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