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大动态

首页 > 党建工作 > 交大动态 > 正文

【学习心语】现代大学使命与思想交大建设

日期:2016年06月03日        点击量: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产生思想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5月17日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谈话不仅表明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时代背景,更从思想建设与理论发展的战略层面标志了现代大学所处的整体历史环境与重大发展机遇,指出了现代大学的时代使命与社会责任。进入“双一流”建设的新时期,现代大学在民族复兴的格局中占有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进一步优化大学的社会功能、推动大学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发挥更大作用,有必要从历史与现实的双向维度把握大学使命的基本内涵,并在高等教育改革实践中树立使命意识,不断形成社会进步的现实推力。同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谈话、反思现代大学的时代使命,是要在根本上落实为高等教育改革的具体实践。对于西安交通大学而言,“思想交大”正是能够从中获得重要启发的一项工程。

大学产生于中世纪欧洲,孕生于基督教文明的时代背景。社会教化是中世纪大学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规范尤其宗教意志的传播与维护成为该时期大学首要的“时代使命”。以洪堡的大学理念为代表,现代大学在产生之初有着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倡导在人格完善与完全理性的基础上追求纯粹科学。随着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尤其在技术主义、功利主义主导的市场化浪潮下,大学出现了大量直接面向生产实践的应用型学科,逐渐形成了兼具人文艺术、社科、理工等多学科、综合型的现代大学形态。整体上,可以将现代大学使命概括为“智慧生产及传承、有效知识供给与社会价值引领”等三个维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的谈话表明,现代大学需要运用自身的知识优势参与到国家治理实践与社会生产力发展,对重大的社会治理难题提出全新的破解之道,同时通过科学技术创新,突破生产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不断解放与发展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勇立时代潮头”,对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汇聚的主要场域——现代大学而言,更应站在国家社会发展的前沿,用先进的大学精神引领社会进步,成为社会先进价值理念的输出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的精髓之一是,“弘扬来自人民、服务人民的作风,培养不计个人得失、在谋求人民幸福和社会发展中实现自身价值的学术品格”。交通大学的发展历史就是一代代交大人谋求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历史。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在成立之初便以“周知四国”为目的,于光绪25年成立了商务印书馆前身之一的译书院,出版了严复、王鸿年、山根虎之助等海内外名家翻译的西学经典。其中,南洋译书院出版严复所译的《原富》(即《国富论》)对西学东渐及近现代中国的知识传播与再生产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著名教育家、国学大师唐文治校长的推动下,南洋公学在转型为近代工科大学的历程中,创立了“尚实之风、道德培养、兼顾体育”等根本区别于科举理念的近代大学精神,对近代中国大学思想的演进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近代历史上,交通大学始终走在“实业救国”的时代前列,通过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承担社会责任。建国初期,大批交大师生放弃了上海优厚的物质条件选择扎根西部,为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以及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西安交大的发展历程始终将公共福祉作为自身的终极追求,不论爱国救民、实业救国,还是西迁创业,抑或融入一带一路、投身创新驱动发展,西安交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彰显了崇高的公共精神。建设思想交大,应当充分挖掘并提炼这些重要的文化基因,将西安交大的公共情怀作为精神元点,使之成为时代发展的价值高地、信仰高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谈话,立足世情、国情,我们认为,聚焦中国问题,实现跨越学科、跨越方法论的知识体系重构,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交大学派是思想交大建设的路径依托。(1)发扬公共精神。交通大学的发展始终根植于近现代的国家命运,不同历史时期的交大人都体现了服务国家与人民的公共情怀。今天,西安交大又明确了“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的办学定位。充分显示出,西安交大始终将现代大学的公共性作为自己的价值内核,国家发展与人民福祉是西安交大的终极追求。因此,思想交大建设的精神元点在公共精神,这种融进文化基因里的崇高价值应当是思想交大的不竭动力。真正的思想交大,是勇于站在时代前列,直接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公共福祉的追求中实现自身价值的交大。(2)进行知识体系重构。从知识生产的角度,聚焦中国问题应当是思想交大建设的逻辑起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如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如何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上述的中国问题,是哲学社科与理学工科共同的圭臬。作为以理工类见长的现代综合型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应当在问题导向下不断推进自身的学科体系重构、知识体系重构以增强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理论回应能力、科学回应能力、技术回应能力与人力资源回应能力。如此,思想交大工程就在智力资源生产层面为不断服务于国家治理需求夯实了根基。(3)学科范式整合。从现代学术发展的趋势来看,复杂性特征越来越突出,许多问题往往需要多学科的交叉研究才能取得理想效果。因此,问题导向下的中国研究需要“跨越学科、跨越方法论”。对学科间进行问题导向的整合,建立跨学科的学术组织与研究基地,形成独特的研究范式以建构出具备一定影响力的“交大学派”是西安交通大学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路径。法兰克福学派、芝加哥学派等国际学术界中著名学派的成功包含了诸如大师聚合、学科整合、面向重大问题、注重基础研究与学术可持续性等在内的重要经验。在“双一流”建设的目标下,不断创造制度条件、整合资源推动形成“交大学派”是思想交大建设重要的路径依托。

“人民性、民族性、继承性、原创性、时代性”等都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讲话的重要思想精髓,这启示作为智慧传承、知识供给、思想引领的现代大学坚持人民导向,面向时代发展的重大需求,提出具有原创性、引领性的科学思想并在社会变迁的浪潮中坚守、引领崇高的价值理念。对今天的西安交大而言,建设思想交大,就是建设科学交大、人文交大,并实现二者的深度融合,共同产生推动时代发展的重大思想成果。换言之,就是要科学与人文并重,坚持公共价值立场,为人民服务,实现知识体系重构与学科范式整合,让西安交大成为一所兼具人民性、时代性、开放性、包容性的世界一流大学。

作者:朱正威 吴佳

来源: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