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我们学习生活的常态。西安交通大学积极响应国家“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通过对开课教师全面培训及试讲测评,于2月17日按期线上开课。全体师生相聚“云上”,以必胜的信念和卓绝的努力保障教学的秩序和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来学校考察西迁博物馆时指出,防控疫情也是一个历史机遇。学校要求各位老师充分利用、精准把握这样一个提升课程思政教育感染力和影响力的契机,结合课程特点将疫情防控、爱国情怀、生命教育等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中,教育学生只有经过历练,国家和民族才能不断成长,只有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个人发展才有保障。一场围绕“防疫战疫”的课程思政行动热烈开展起来。
院士领衔主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疫情期间,学校组织院士领衔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发挥引领作用。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陶文铨是一位年逾八十仍活跃在教学科研一线的老教师。在“战疫公开课”上陶文铨通过讲述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一大批逆行者攻坚克难、逆流而上的励志故事,勉励广大青年面临困难要做到坚忍不拔、从容不迫,永葆奋斗精神和家国情怀。他说,在中国发展的道路上曾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阻碍,而中国人民努力奋斗,将一个又一个“中国梦”变成了现实。这次疫情也是对中国的一次大的考验,努力战胜这个困难,我们的民族就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电信学部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管晓宏在“表达与交流”课程教学中给同学们讲述了一个关于电信团队使命担当的故事。管院士团队于2020年2月3日领受国家紧急任务,对新冠病毒疫情进行分析预测。他们日夜奋战,自接受任务起不到4天时间,就先后向国家提交了6份研究报告,推算出2月8日武汉地区已感染但尚未检测确诊人数超过2.5万人,并预测出累计确诊病例将达到8.8万人,为国家制定下一步抗疫政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管院士说,通过这场疫情,我们真切感受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科学家在危机关头要不辱使命,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战胜灾难,为国家做出贡献。
院士们带头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将理想信念、家国情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课程思政的元素融入专业知识的传授中,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以在线教学为契机,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疫情期间,学校老师以在线教学为契机,积极探索课堂模式创新,采用当代大学生最喜欢的方式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生活中的社会学”的老师采用弹幕协同教学的方法,紧扣疫情中发生的热点事件,引导学生围绕“为什么谣言如此经不起推敲,还有那么多人信?”“疫情‘众生相’要求我们培育什么样的‘共同体意识’?”“对比疫情在国内外传播和应对的情况,举国体制的优越性在哪里?”等话题展开热烈的讨论。150多人的网络教室中,弹幕参与人数达到95%以上,学生实时互动信息469条。通过学习,同学们深刻感受到国家应对疫情的决心和力量,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明白了在疫情面前作为个人应该独立思考与判断。发弹幕的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参与度,在引发学生思考的同时实现了课程育人的目的。

在“组织社会学”的云课堂上,王奕轩老师尝试使用线上教育陶冶法、集体性知识创造法等方式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在讲“整合组织——法院”的知识点时,引入西城法院贾秋春疫情期间利用云上法庭和远程指挥打造法院执行新模式的案例,组织全班围绕“坚守平凡岗位、贡献战疫力量”的主题进行讨论。同学们反响热烈,积极分享所见所闻和个人体会并达成共识:这是一场不分前方后方的总体战、阻击战,各行各业无数平凡的人,守阵地、勇担当、聚微光、汇力量,用凡人凡心凡事共同努力,支撑着国家的运转,彰显出根植于中华民族基因的共克时艰的精神。这种教学方式坚定了同学们战疫必胜的理想信念,深化了课程育人的效果。
各学科联手,传播防疫知识和抗疫精神
疫情防控期间,医学、化学、微生物学、社会学、国防安全、信息学等各学科携手努力,向学生们传播防疫知识,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
在“化学与人类文明”课堂上,唐玉海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新冠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瑞德西韦、磷酸氯喹、法匹拉韦等几种药物的治疗原理,以及过氧乙酸、84消毒液等的消杀原理,讨论了疫情期间防疫物资的调配情况。通过研讨,同学们深刻体会到疫情防控的艰难和我国制度的优势。疫情暴发初期,重点卫生防疫物资严重不足,党中央坚持全国一盘棋,统筹各方面力量支持疫情防疫物资供应。在短短20天时间里,实现了医用防护服和N95医用口罩产能产量双双十数倍增长,并且争分夺秒地供应到抗疫第一线,这就是众志成城、守望相助的抗疫精神和力量。

在“医学实验课”的课堂上,长期活跃着一位智能机器人助教“仙医小胖”。疫情期间,“仙医小胖”没有办法和学生面对面交流,但“仙医小胖”公众号却发挥着向全校学生宣传防疫、抗疫知识的作用,陆续推出“小胖说新型冠状病毒”之病毒篇、预防篇、心理篇、鉴别篇、治疗篇等推文。随着返校日期的到来,“仙医小胖”发布了返校篇,助力同学们有序返校、科学防护、有序投入到学习生活中。我校医学本科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专业知识,整理相关资料撰写完成这些推文。临床81班的苑昊同学说,“作为医学生,我们有责任把相关的知识传播出去,给那些被各种消息搞得晕头转向的人们提供一个可靠的信息来源,为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这种方式锻炼了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强化了他们的使命担当。
“工程分析程序设计”课程组的周屈兰、李娜老师结合派生类型管理数据库的知识,向同学们展示利用编程技术管理疫区人员信息数据库的方法;问鸿滨老师积极推进生物安全进“国防教育”课堂,向学生介绍生物安全对于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意义;“微生物感染与健康”课程组的老师们争分夺秒,熬夜编写公益性科普读物《微生物感染与健康》,2月26日在世界图书出版社正式线上发布;许杰华老师在“局部解剖学实验”的课堂上讲述“抗击非典的英雄”钟南山院士的事迹和为新冠研究捐献遗体的无言良师的故事……在我校,课程思政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老师们以课程思政为武器,在教学战线上进行着防疫抗疫的战斗。
面对疫情开展线上教学,不仅是“课堂革命”背景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资源保证课程进度、向青年学生传授专业知识技能的重要契机,更是开展“价值塑造和引领”的探索实践机会。西安交通大学化疫情危机为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契机,深入推进立德树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